按照學院黨委《關于開展“加快學院轉型,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貢獻力量”大讨論活動的實施方案》(院黨字〔2016〕17号文件)要求,我系黨總支高度重視、積極行動,深入學習貫徹學院黨委指示精神,将大讨論與“兩學一做”專題教育緊密結合,組織廣大教工立足自身崗位工作,深入開展學習研讨,積極為院系轉型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獻言獻策,經過三輪的集中研讨交流,初步梳理出以下意見建議:
精心謀劃,通過宣講會、研讨會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解放思想、轉型發展大讨論活動,進一步通過學習讨論,解放思想,提高廣大黨員理論修養和認識水平,以便促進廣大黨員幹部能夠敏銳把握、深刻分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形勢,以開拓創新的思維方式和精神面貌迎接機遇和挑戰,充分發揮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和引領帶動作用。
二、深化校企合作,以市場和企業需要增速地方高校轉型發展。
抓住保定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産業轉移的機遇,主動出擊、奮發作為,把握協同發展環境下新的經濟增長點,積極與疏解轉移至我市的産業、企業溝通交流,以企業和市場的需求作為應用技術型教育轉型的導向和動力,助推校企深度合作及校企合作聯盟,形成協同發展為地方高校轉型提供機遇和導向、地方高校轉型推動經濟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。
三、推進“京津保”高校交流合作,打造高教三角聯盟。
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良機,站位保定市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和交通便利,大力推進京、津、保三地高校間的師資、文化、科技交流,提升保定市高等教育科技文化水平,借勢提振我市文化教育軟實力,擦亮古城文化名片,推動經濟又快又好發展。
四、提升科研創新和轉化能力,增強高校服務地方經濟能力。
充分發揮我市高校衆多、科研實力強的優勢,深刻分析協同發展經濟建設需要,創新機制,引導高校科研更深入地向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轉型,提升高校科研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,真正發揮高校在地方經濟建設中的智庫和科技催化劑作用。
五、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,開拓地方高校創新創業局面。
充分認識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創新、創業機遇,立足保定市功能定位,出台配套措施和激勵機制,幫助、推進地方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,提升高校創新創業孵化能力,力争在“十三五”期間培樹一批高校創新創業典型人物、案例和服務平台,以創新創業為橋梁紐帶,建立起地方高校發展和經濟建設的直接聯系。